图书介绍
产业经济学 第4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悦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41752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697页
- 文件大小:175MB
- 文件页数:712页
- 主题词:产业经济学-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产业经济学 第4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产业经济学的指导思想与学科定位1
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的指导思想1
第二节 两类经济学与“一化两关键”1
第三节 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与理论框架2
第四节 产业发展与最终目的4
第一篇 发展理论8
第一章 发展理论与发展方式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论经济发展8
第二节 西方经济发展理论12
第三节 现代经济发展趋势21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发展方式22
第二章 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29
第一节 速度与结构29
第二节 速度与质量31
第三节 速度与效益32
第四节 评价和考核经济效益的原则34
第五节 评价和考核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36
第六节 有质量、有效益与可持续增长39
第三章 新型工业化道路41
第一节 工业主导作用与工业现代化41
第二节 走新路的必然性与必要性43
第三节 新路的本质44
第四节 走新路的战略对策44
第五节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47
第四章 第三次工业革命50
第一节 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的关系50
第二节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划分与界定51
第三节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53
第四节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地位与作用55
第五节 第三次工业革命发达国家的实践56
第六节 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的战略对策59
第五章 互联网产业61
第一节 互联网产业概述61
第二节 互联网产业结构63
第三节 互联网产业组织65
第四节 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67
第五节 发展互联网产业的战略对策68
第六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70
第一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概述70
第二节 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问题与成就71
第三节 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对策73
第四节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76
第七章 创意产业78
第一节 创意产业概述78
第二节 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的发展概况81
第三节 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概况83
第四节 我国发展创意产业的战略对策85
第八章 科技进步与创新驱动88
第一节 科技进步的实质与意义88
第二节 创新驱动的内涵与战略意义91
第三节 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对策93
第四节 国家创新体系与创新型国家建设95
第九章 高新技术产业98
第一节 高新技术产业概述98
第二节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99
第三节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102
第四节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106
第五节 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部署109
第十章 传统产业114
第一节 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114
第二节 传统产业的改造模式117
第十一章 信息产业125
第一节 信息产业概述125
第二节 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发展规律132
第三节 信息产业的发展方针与战略138
第四节 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作用142
第十二章 要素配置与素质提高151
第一节 要素配置151
第二节 素质提高156
第三节 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159
第十三章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164
第一节 必然性、必要性与发展目标164
第二节 林业与生态建设的历史选择与战略重点165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与制约条件167
第四节 发展的战略对策174
第五节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文件与措施185
第十四章 循环经济189
第一节 循环经济概述189
第二节 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193
第三节 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与措施195
第十五章 环保与环保产业199
第一节 环境保护199
第二节 环保产业202
第三节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207
第十六章 文化与经济212
第一节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212
第二节 文化与经济一体化215
第三节 我国经济文化发展219
第二篇 产业规律224
第十七章 产业形成与分类224
第一节 产业形成224
第二节 产业分类225
第十八章 产业经济发展主要规律231
第一节 “四化”231
第二节 “七并存”235
第三节 “五取代”238
第十九章 民用产业与国防产业243
第一节 两类产业的地位与作用243
第二节 两类产业的联系245
第三节 协调发展方针246
第四节 “威胁”论休矣250
第五节 战略对策250
第二十章 工与农和城与乡256
第一节 农业的基础作用256
第二节 “新四化”同步发展257
第三节 农村现代化261
第四节 以城乡等值化推进城乡一体化263
第五节 乡村美丽化269
第二十一章 城乡良性互动战略272
第一节 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迈进272
第二节 城乡人力资源良性互动274
第三节 城乡产业良性互动276
第四节 城乡社会发展良性互动284
第二十二章 农业结构与趋势288
第一节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移288
第二节 农、林、牧、渔业协调发展290
第三节 农工商相结合293
第四节 农业产业化294
第二十三章 交通运输业296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业的现状与成就296
第二节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战略对策298
第三节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300
第二十四章 能源产业302
第一节 能源产业概述302
第二节 能源产业的发展规律与发展趋势304
第三节 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305
第二十五章 海洋产业310
第一节 海洋产业的地位与作用310
第二节 海洋产业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311
第三节 海洋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312
第四节 国家关于海洋产业的部署316
第二十六章 老龄产业317
第一节 老龄产业的概念界定317
第二节 人口老龄化与老龄产业发展机遇318
第三节 老龄产业的发展条件319
第四节 老龄产业的制约因素320
第五节 老龄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321
第三篇 产业结构328
第二十七章 产业结构理论与趋势32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结构理论328
第二节 西方结构理论330
第三节 中国结构理论的发展与展望337
第二十八章 产业结构分析方法349
第一节 静态分析法349
第二节 动态分析法359
第三节 其他分析法361
第二十九章 产业结构新趋势与优化升级363
第一节 产业结构新趋势363
第二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65
第三节 产业生态化369
第四节 现代产业体系373
第三十章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标准与方法论383
第一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标准383
第二节 方法论386
第三十一章 消费与投资390
第一节 消费与投资的关系390
第二节 投资和消费贡献率的国际比较394
第三节 合理确定投资规模的基本原则399
第四节 优化投资结构的基本原则401
第三十二章 第一、二和三产业406
第一节 理论建立与发展406
第二节 关联结构409
第三节 发展趋势413
第四节 现状分析与展望416
第三十三章 采掘与加工和原材料与制造419
第一节 采掘与加工419
第二节 原材料及其发展趋势423
第三节 原材料与制造427
第三十四章 第三产业429
第一节 第三产业的性质与作用429
第二节 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431
第三节 影响第三产业的客观因素434
第四节 第三产业的发展特点与对策436
第五节 国家对第三产业的部署440
第三十五章 文化产业442
第一节 文化产业概述442
第二节 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446
第三节 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450
第三十六章 旅游产业455
第一节 旅游产业的地位与作用455
第二节 旅游产业的发展动态与方向457
第三节 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461
第三十七章 流通产业467
第一节 流通产业的地位与作用467
第二节 流通产业的发展方向467
第三节 流通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476
第三十八章 商业零售业480
第一节 历史回顾480
第二节 网络销售481
第三节 趋势与机遇485
第四节 标准化经营486
第三十九章 建筑业490
第一节 建筑业的地位与作用490
第二节 建筑业的发展方向494
第三节 建筑业发展的战略对策496
第四十章 制造业500
第一节 我国制造业的地位与作用500
第二节 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501
第三节 世界制造业的发展新趋势503
第四节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505
第五节 我国关于制造业的部署506
第四十一章 汽车制造业509
第一节 汽车工业的地位与作用509
第二节 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516
第三节 汽车产业的发展方针、原则和战略对策519
第四十二章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524
第一节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地位与作用524
第二节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概况525
第三节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方针与战略对策528
第四十三章 船舶制造业532
第一节 船舶制造业的地位与作用532
第二节 船舶制造业的发展概况534
第三节 船舶制造业发展的方针与战略对策536
第四十四章 航空运输装备制造业540
第一节 民机产业的地位与作用540
第二节 我国民机产业的发展概况545
第三节 我国民机产业发展的方针与战略对策551
第四十五章 数控机床产业554
第一节 “工作母机”的作用554
第二节 成就与差距554
第三节 机遇与前景556
第四节 发展战略与目标557
第四十六章 食品产业559
第一节 食品产业的地位与作用559
第二节 食品产业分类559
第三节 食品生产与质量561
第四节 食品安全562
第五节 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发展重点565
第六节 国家对食品产业的部署565
第四十七章 饲料产业570
第一节 饲料产业的地位与作用570
第二节 现代化饲料生产的特点、行业分类和产业链571
第三节 饲料产业的成就与任务572
第四节 饲料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战略对策573
第四十八章 轻工产业575
第一节 轻工产业的地位与作用575
第二节 吃、穿、用结构575
第三节 消费品与生产资料的生产结构577
第四节 以农产品为原料与以工业品为原料的产品生产结构578
第五节 国家对轻工产业的部署580
第四十九章 纺织产业584
第一节 纺织产业的地位与作用584
第二节 纺织产业内部结构585
第三节 发展彩棉业588
第四节 国家对纺织产业的部署589
第四篇 产业组织600
第五十章 产业组织理论与趋势60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论产业组织600
第二节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与趋势602
第三节 中国产业组织理论发展608
第五十一章 集中与集中度613
第一节 集中与集中度613
第二节 集中与市场外部经济性619
第三节 我国的一般集中与产业集中621
第五十二章 专业化与协作625
第一节 现代化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625
第二节 工业生产专业化629
第三节 工业生产协作631
第四节 生产专业化与协作发展633
第五节 工业生产专业化协作发展的经济条件637
第六节 产业集群638
第五十三章 企业规模与企业规模结构641
第一节 企业规模641
第二节 规模经济644
第三节 企业规模结构650
第四节 农业的适度规模656
第五十四章 经济联合与企业集团658
第一节 联合化与集团化的意义658
第二节 联合化与集团化的组织形式659
第三节 发展趋势与对策666
第五十五章 企业国际化与跨国公司673
第一节 企业国际化673
第二节 跨国公司675
第三节 跨国公司发展的战略对策680
参考文献682
附录684
附录一 名家书评684
附录二 学问艺术论——教学与科研经验总结688
附录三 李悦:吹响真理号角的经济学家692
附录四 本书奖励函和获奖证书696
热门推荐
- 1940065.html
- 2455066.html
- 3302771.html
- 2987673.html
- 3558565.html
- 473609.html
- 3259704.html
- 1154021.html
- 2763557.html
- 1642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8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383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16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3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367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45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88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58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954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9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