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应用神经解剖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应用神经解剖学
  • 张守信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2730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89页
  • 文件大小:196MB
  • 文件页数:506页
  • 主题词:神经系统-人体解剖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应用神经解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功能1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1

二、神经元和神经胶质2

(一)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功能2

1.神经元的胞体2

2.神经元的突起和神经元的分类3

3.神经纤维及其兴奋的传导4

4.神经末梢9

(二)神经元间的连结及其兴奋的传递13

1.突触的构造13

2.突触传递兴奋的原理13

3.突触的种类14

(三)神经胶质15

(四)周围神经的结构和血神经屏障15

1.周围神经的结构15

2.血神经屏障16

三、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17

(一)反射弧17

1.反射弧的组成17

2.中间神经元的排列方式及其意义17

3.反射的种类19

(二)中枢的兴奋和抑制19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发生概述21

一、神经管的形成和演变21

(一)神经管的形成21

(二)神经管的组织分化21

(三)脑泡的形成和原始分野23

(四)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的主要畸形25

二、神经嵴的形成和演变26

第三章 脊髓、脊神经和内脏神经28

一、脊髓的形态、位置和被膜28

(一)脊髓的外形28

(二)脊髓的位置及其与脊柱的关系29

1.脊柱的形态29

2.脊髓的位置和脊髓节与椎骨的关系34

(三)脊髓的被膜35

二、脊神经37

(一)脊神经根及其病变症状37

(二)脊神经的分支概况38

1.脊神经后支38

2.脊神经前支39

(三)颈丛及其病变综合征40

1.颈丛浅支40

2.颈丛深支42

3.颈丛交通支43

(四)臂丛及其病变综合征43

1.臂丛锁骨上部的分支及其病变综合征43

2.臂丛锁骨下部的分支及其病变综合征45

3.臂丛的毗邻及其病变综合征54

(五)肋间神经及其病变综合征58

(六)腰丛及其病变综合征59

1.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60

2.生殖股神经60

3.股外侧皮神经60

4.股神经60

5.闭孔神经61

(七)骶丛及其病变综合征61

1.骶丛的短分支61

2.骶丛的长分支63

(八)脊神经对四肢皮肤和肌肉的分布概况68

1.四肢皮肤的神经分布68

2.四肢肌的功能、检查法和神经支配69

3.四肢主要关节运动的肌肉及其神经支配94

三、内脏神经周围部分102

(一)内脏运动神经103

1.交感神经103

2.副交感神经109

3.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在形态和功能上的比较109

4.主要内脏的自主神经支配112

(二)内脏感觉神经115

(三)某些内脏反射及其病变症状117

1.立毛反射117

2.皮肤血管反射117

3.膀胱反射及其异常118

4.直肠反射及其异常122

5.性反射及其异常123

四、脊髓的内部结构124

(一)脊髓的灰质核团及其病变综合征124

1.脊髓前角及其病变综合征124

2.脊髓后角及其病变综合征127

3.脊髓侧角及其病变综合征128

(二)脊髓的白质传导束及其病变综合征129

1.脊髓上行传导束及其病变综合征129

2.脊髓下行传导束及其病变综合征138

3.脊髓各传导束的相互位置关系和脊髓半离断综合征141

(三)脊髓定位诊断的解剖要点143

五、脊髓节143

(一)脊髓节与皮肤节段性分布的关系143

(二)脊髓节与肌肉节段性分布的关系146

(三)脊髓节与内脏的节段性神经支配关系147

(四)脊髓各节段的病变综合征152

1.脊髓上颈段(颈1~4)综合征及其解剖基础153

2.脊髓颈膨大(颈5~胸1)综合征及其解剖基础154

3.脊髓胸段(胸2~12)综合征及其解剖基础154

4.脊髓腰膨大(腰2~骶2)综合征及其解剖基础154

5.脊髓圆锥(骶3~尾)综合征及其解剖基础154

6.马尾综合征及其解剖基础155

六、脊髓的反射功能和病理反射156

(一)脊髓的躯体反射156

1.节段内反射和节段间反射156

2.牵张反射——深反射和肌张力157

3.浅反射159

4.病理反射161

5.联合运动163

(二)脊髓的内脏反射163

(三)脊髓休克期反射变化的原理163

七、脊髓的血管164

(一)脊髓的动脉分布及其闭塞综合征164

1.脊髓动脉的髓外分布状况164

2.脊髓动脉的髓内分布状况及其闭塞综合征165

(二)脊髓的静脉回流及其临床意义166

1.脊髓的静脉167

2.脊柱的静脉167

3.脊髓和脊柱静脉与其他静脉的交通关系及其临床意义169

第四章 脑干和脑神经171

一、脑干的一般形态171

(一)脑干腹侧(前)部的形态171

(二)脑干背侧(后)部的形态172

二、脑干的主要传导束及其有关核团174

(一)脑干内的主要感觉传导束174

1.薄束核、楔束核和内侧丘系175

2.脊髓丘脑束175

(二)脑干内的锥体束177

1.皮质脊髓束177

2.皮质核束179

(三)脑干内的锥体外系传导束180

1.皮质脑桥小脑束180

2.红核、黑质和有关传导束181

3.顶盖和有关传导束183

4.橄榄核群和有关传导束183

三、脑神经和脑干的反射功能184

(一)脑神经核的概况184

(二)颅底结构及其与脑神经等的关系187

1.颅前窝188

2.颅中窝189

3.颅后窝189

(三)嗅神经和视神经189

1.嗅神经189

2.视神经190

(四)支配眼肌的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展神经192

1.眼肌及其麻痹症状192

2.动眼神经及其病变综合征199

3.滑车神经及其病变综合征204

4.展神经及其病变综合征204

5.以动眼、滑车和展神经为主的联合病变综合征207

6.动眼、滑车和展神经的核上联系及其病变综合征207

(五)前庭蜗神经(位听神经)213

1.前庭神经及其病变综合征213

2.蜗神经(听神经)及其病变综合征220

(六)三叉神经及其病变综合征223

1.三叉神经及其核下性病变综合征223

2.三叉神经核群及其核性病变综合征228

3.三叉神经的核上联系及其病变症状230

(七)面神经及其病变综合征231

1.面神经核群和核性病变综合征231

2.面神经的周围部和核下性病变综合征233

3.面神经的核上联系和核上性病变综合征238

(八)后四对脑神经——舌咽、迷走、副和舌下神经241

1.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及其病变综合征241

2.副神经及其病变综合征249

3.舌下神经及其病变综合征251

4.后四对脑神经的联合病变综合征254

(九)脑干的反射功能254

1.脑干的深反射254

2.脑干的浅反射256

3.脑干的内脏反射——瞳孔反射257

四、脑干内部结构及其病变综合征259

(一)延髓的内部结构及其病变综合征260

1.平锥体交叉部的延髓内部结构260

2.平丘系交叉部的延髓内部结构261

3.平橄榄中部的延髓内部结构262

4.平延髓最上部的延髓内部结构263

5.橄榄前综合征263

6.延髓后外侧综合征264

7.延髓橄榄体综合征265

8.橄榄后综合征265

(二)脑桥的内部结构及其病变综合征266

1.平展神经核和面神经核的脑桥下部结构266

2.平三叉神经根的脑桥上部结构267

3.脑桥基底内侧综合征267

4.脑桥基底外侧综合征267

5.脑桥被盖综合征269

(三)中脑的内部结构及其病变综合征269

1.平下丘的中脑下部结构270

2.平上丘的中脑上部结构270

3.动眼神经交叉性锥体束综合征271

4.动眼神经交叉性黑质综合征271

5.动眼神经交叉性红核综合征273

6.四叠体综合征273

五、脑干网状结构274

(一)脑干网状结构的分区和主要核团275

1.延髓下段网状结构的主要核团275

2.延髓上段和脑桥下段网状结构的主要核团277

3.脑桥上段网状结构的主要核团278

4.中脑网状结构的主要核团279

5.脑干网状结构主要核团的分群280

(二)脑干网状结构的纤维联系281

1.网状结构与脊髓的纤维联系281

2.网状结构与小脑的纤维联系282

3.网状结构与间脑的纤维联系282

4.网状结构与大脑的纤维联系283

5.网状结构与脑干其他结构的纤维联系283

(三)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及其病变症状283

1.脑干网状结构对脊髓牵张反射的调节作用及其病变综合征283

2.脑干网状结构对大脑皮质兴奋性的影响及其病变综合征285

3.脑干网状结构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作用及其病变症状286

4.脑干网状结构对内分泌腺活动的影响290

第五章 小脑291

一、小脑的一般形态、区分和内部结构291

(一)小脑的区分291

1.绒球小结叶或古小脑292

2.前叶和后叶或旧小脑和新小脑292

(二)小脑的内部结构293

1.小脑的灰质293

2.小脑的白质(髓质)295

二、小脑各部的纤维联系、功能和病变综合征296

(一)古小脑的纤维联系、功能和病变综合征297

1.古小脑的纤维联系297

2.古小脑的功能和病变综合征298

(二)旧小脑的纤维联系、功能和病变综合征299

1.旧小脑的纤维联系299

2.旧小脑的功能和病变综合征301

(三)新小脑的纤维联系、功能和病变综合征301

1.新小脑的纤维联系301

2.新小脑的功能和病变综合征303

三、小脑病变的定位诊断305

(一)小脑病变的症状及体征305

1.共济失调305

2.平衡障碍(躯干性共济失调)306

3.肌张力减低307

4.动作性震颤(意向性震颤)307

5.语言障碍(断裂性或吟诗状语言)307

6.眼球震颤307

7.低估重量307

8.肌阵挛307

(二)小脑病变的定位诊断307

1.小脑蚓部病变的定位诊断307

2.小脑半球病变的定位诊断308

3.小脑脚病变的定位诊断309

第六章 间脑310

一、背侧丘脑311

(一)背侧丘脑的核团312

1.前核群312

2.内侧核群312

3.外侧核群314

4.髓板内核群316

5.后核群316

(二)背侧丘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316

1.古丘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316

2.旧丘脑和新丘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317

(三)丘脑综合征318

1.对侧半身感觉障碍318

2.对侧面部表情障碍318

3.对侧半身不自主运动318

4.对侧半身小脑性共济失调318

二、上丘脑318

(一)缰核318

(二)丘脑髓纹319

(三)松果体319

三、底丘脑319

(一)底丘脑核320

(二)豆核束和豆核襻320

(三)丘脑束321

(四)被盖区或红核前区321

(五)未定带321

四、下丘脑321

(一)下丘脑的核团321

1.下丘脑外侧区321

2.下丘脑内侧区321

(二)下丘脑的纤维联系324

1.下丘脑的传入纤维325

2.下丘脑的传出纤维325

(三)下丘脑的功能及其病变综合征326

1.内脏活动的调节及其障碍326

2.体温的调节及其障碍327

3.进食的调节及其障碍327

4.睡眠的调节及其障碍328

5.脑垂体的调节及其障碍328

第七章 端脑和传导路333

一、大脑半球的一般形态结构333

(一)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333

(二)大脑半球的构造336

1.基底神经核(基底神经节)336

2.大脑半球的髓质337

3.大脑皮质339

4.大脑的不对称性及优势半球343

二、额叶皮质和运动传导路345

(一)额叶皮质的主要沟回、功能和病变综合征345

1.额叶皮质的主要沟回345

2.额叶皮质的主要功能和病变综合征345

(二)锥体系及其病变综合征349

1.锥体系的传导径路349

2.锥体系各部的解剖特点和病变综合征350

(三)锥体外系及其病变综合征353

1.新纹状体-苍白球系的组成和纤维联系354

2.纹状体苍白球系各部的功能和病变综合征356

三、枕叶皮质和视觉传导路358

(一)枕叶皮质的主要沟回、功能和病变综合征358

1.枕叶皮质的主要沟回358

2.枕叶皮质的功能和病变综合征358

(二)视觉传导路及其病变综合征360

1.视觉路的传导径路360

2.视觉传导路各部的解剖特点和病变综合征361

四、颞叶皮质和听觉传导路368

(一)颞叶皮质的主要沟回、功能和病变综合征368

1.第一听皮质368

2.前庭感受区(22区)369

3.听反射性头眼转动区(侧视中枢,22区)369

4.听感觉性语言区(42区)369

5.语言形成区(37区)369

6.颞前区及外侧区(20、21和38区)369

7.嗅觉中枢369

8.锥体外系皮质区369

(二)听觉传导路及其病变综合征369

五、顶叶皮质和感觉传导路371

(一)顶叶皮质的主要沟回、功能和病变综合征371

1.顶叶皮质的主要沟回371

2.顶叶皮质的功能和病变综合征371

(二)感觉传导路及其病变综合征373

1.感觉传导路373

2.感觉传导路各部的解剖特点和病变综合征376

六、边缘系统和内脏传导路380

(一)边缘系统的形态结构380

1.边缘系统的皮质部380

2.边缘系统的皮质下部383

3.边缘系统各部间的纤维联系384

(二)边缘系统的功能387

1.内脏活动的调节388

2.情绪行为的调节388

3.参与学习和记忆388

4.参与觉醒和睡眠388

(三)内脏感觉传导路389

1.一般内脏感觉传导路389

2.嗅觉传导路390

3.味觉传导路391

(四)内脏运动传导路392

第八章 脑膜393

一、硬脑膜394

(一)硬脑膜的形态结构394

1.大脑镰394

2.小脑慕394

3.小脑镰395

4.鞍膈395

(二)颅腔的分区及常见脑疝的解剖学基础395

1.小脑幕切迹疝的解剖基础395

2.枕骨大孔疝的解剖基础397

(三)硬脑膜的血管398

1.硬脑膜的动脉398

2.硬脑膜的静脉400

(四)硬脑膜的神经及脑膜刺激征400

1.硬脑膜的神经400

2.脑膜刺激征的解剖基础401

二、蛛网膜和软脑膜401

(一)蛛网膜401

1.蛛网膜及蛛网膜下隙401

2.蛛网膜下池402

3.蛛网膜粒402

(二)软脑膜403

三、脑屏障403

(一)血-脑屏障403

(二)血-脑脊液屏障404

(三)脑脊液-脑屏障404

(四)无脑屏障区405

第九章 脑血管406

一、脑的动脉系统406

(一)脑动脉的起源和脑底动脉环406

1.颈内动脉及其闭塞综合征406

2.椎-基底动脉及其闭塞综合征409

3.脑动脉的侧支循环和脑盗血综合征412

4.脑底动脉环416

(二)大脑和间脑的动脉及其闭塞综合征420

1.大脑前、中、后动脉的周围支(皮质支)及其闭塞综合征420

2.大脑前、中、后动脉中央支及其闭塞综合征429

(三)脑干和小脑的动脉及其闭塞综合征435

1.椎-基底动脉系的分支状况435

2.延髓的动脉及其闭塞综合征440

3.脑桥的动脉及其闭塞综合征441

4.中脑的动脉分布及其闭塞综合征442

5.小脑的动脉及其闭塞综合征444

二、脑的静脉系统446

(一)大脑和间脑的静脉及硬脑膜窦446

1.大脑和间脑的静脉446

2.硬膜窦及其病变综合征450

3.颅内外静脉间的交通关系454

(二)脑干和小脑的静脉454

1.脑干的静脉454

2.小脑的静脉454

第十章 脑室系统和脑脊液455

一、脑室系统455

(一)侧脑室455

(二)第三脑室456

(三)中脑水管458

(四)第四脑室458

二、脑脊液459

(一)脑室脉络丛和脑脊液的产生459

(二)脑脊液的循环径路460

(三)脑脊液的功能、性状和成分461

1.脑脊液的功能461

2.脑脊液的一般性状461

3.脑脊液的成分462

主要参考文献464

英文名词索引469

中文名词索引471

热门推荐